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旅行信息 文创手作

遇见非遗|杨家香包飞针走线传技艺

来源:濉溪古城 发布时间:2024-08-26 11:25:14 点击量:53

遇见非遗|杨家香包飞针走线传技艺

伴随着氤氲的馥郁

走进老城石板街杨家香包

裁布料、填香料、缠丝线、缝边角,

只见杨海玲左手拿着材料,

右手拿着针线来回翻飞,

不一会儿,

一个五颜六色、造型独特的香包

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杨海玲的香包技艺

来自于母亲以及母亲的妹妹,

是从8岁起就练就的“童子功”

她制作的香包既传承了前辈们的丰富样式,

又保留了民间手工艺的稚拙朴实。
目前她开发的香包品种繁多,

采用绸、缎、棉、麻等织物裁片

并使用各种彩色丝线缝制而成,

内部填充掺有中草药的棉芯,

最后加上中国结和璎珞作为点缀。


立春时,人们制作三角形“打春鸡”香包

立夏后,人们会缝制防蚊香包

端午时,人们会做“三角粽形”香包

还会加入艾草、雄黄做药芯以驱虫辟邪

这些香包或小巧玲珑,可以随身佩戴

或体型较大,可以挂在房间里作为装饰

然而,无论外形怎么变化

驱邪祈福、防治疾病

都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


民间把虎看成儿童的保护神,

以老虎为形象的虎头帽,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杨海玲做的虎头帽、虎头鞋、

虎围嘴、虎面肚兜等

成为儿童服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些以虎为形象的儿童服饰寓意深远,

深受中国传统虎文化因素的影响。


做一顶虎头帽少则一天,

多则需要四到五天的时间,

如今,现代工艺品渐渐

取代了民间手工艺品,

民间手工艺品似乎走得有点“慢”,

即便如此,杨海玲依旧坚持纯手工制作。



非遗传承,

既重在记忆、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

更重在人“活态”“动态”的传承。